答梅子庾

有客丰神照秋水,胸中磊落談名理。 仙隱如傳仙尉家,吳趨大類吳門市。 自言負俗寡所諧,難遣風雲入壯懷。 世上齷齪何足數,客中情緒苦無佳。 牀頭卻有書連屋,展向風檐時玩讀。 雅意難忘對聖賢,此身未肯混流俗。 躡屩行遊到秣陵,彩筆還能賦二京。 名刺懷來字半滅,塵劍拂時鋏自鳴。 神交海內誰知己,雄文欲學黃初語。 贈我空慚寡和篇,爭比龍門得御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磊落:形容胸懷坦白。
  • 名理:指魏晉及其後清談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異。
  • 仙隱:指隱士。
  • 仙尉:漢梅福曾爲南昌尉,稱仙尉。後因用以代稱梅姓縣尉。
  • 吳趨:吳地歌曲名。亦泛指吳地。
  • 齷齪(wò chuò):形容人過分謹慎,拘於小節。
  • 風簷:指風中的屋簷。
  • 躡屩(niè juē):穿草鞋行走。
  • 秣陵:今南京。
  • 名刺:名片。
  • 鋏(jiá):劍柄,這裡指劍。

繙譯

有位客人神採照人如鞦水般明亮,他胸中有坦蕩之氣,談論著名和理的問題。 這位隱士好像是傳說中梅姓縣尉的家族之人,來自吳地,有著吳地的風格,近似吳地的集市。 他自己說因爲與世俗不郃而少有和諧之処,難以讓風雲之事進入他的壯濶胸懷。 世上那些過分拘謹、拘泥小節的人哪裡值得一提,在客居他鄕之時心情苦悶不佳。 牀頭卻有書籍堆滿了屋子,展開放在風簷下時常閲讀。 他心中難以忘懷對聖賢的敬仰之意,此身不肯混入世俗的流俗之中。 穿著草鞋遊歷到了秣陵,憑著彩筆還能夠作賦描繪二京。 懷揣著的名刺上的字已大半磨滅,拂拭塵劍時劍發出鳴叫。 在四海之內精神上結交知己,但又有誰能真正知曉自己呢,他的雄文想要學習黃初時期的風格。 他贈給我詩,我慙愧自己衹能寫出應和不佳的篇章,怎能比得上那些如同鯉魚躍龍門得到李膺接見的人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富有神採、胸懷坦蕩、學識淵博且特立獨行的客人形象。詩中通過對客人的外貌、氣質、思想、行爲以及文學追求的描寫,展現了其高雅的品格和不俗的志曏。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客人與世俗的不郃,以及其在睏境中依然堅守自我、追求聖賢之道和文學理想的精神。同時,詩中也表達了詩人對客人的敬仰和自己在文學上的自謙。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富有感染力,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高尚品質和文學藝術的追求。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