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粵西過裏與諸親舊宴集
幾度瞻親舍,茲晨返故廬。
新恩叨組綬,舊業廢樵漁。
節序三春裏,鶯花二月初。
高堂娛綵袖,四座洽華裾。
往事悲歡外,人情得喪餘。
十年嗟潦倒,萬里惜居諸。
重負資良幹,兼收及散樗。
壯心寧或改,幼學未全虛。
竊懼膺民社,何知耀里閭。
更憐分牧地,聞道半爲墟。
起廢圖難緩,噓枯事豈徐。
風塵初作吏,俯仰正愁予。
道路遙相隔,音書復轉疏。
舉杯聊暫樂,無待嘆離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粵西:今廣西壯族自治區。
- 組綬(zǔ shòu):古人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物的絲帶。
- 樵漁:砍柴捕魚,這裏指平民的生活。
- 節序:節令的順序。
- 綵袖:代指歌女。
- 華裾(jū):華麗的衣服。
- 得喪:得失。
- 居諸:指時光,光陰。
- 散樗(chū):不成材的樹木,比喻無用之人。
- 民社:人民與社稷。
- 噓枯:比喻拯絕困境。
翻譯
好幾次遠望家鄉,今天早晨終於回到了故居。新承蒙皇恩授予官職,以前平民的生活也就此停止。此時正是三春時節,二月初鶯啼花開。高堂上有歌女舞蹈娛人,座中人們都穿着華麗的衣裳。過往的事在悲歡之外,人情冷暖也在得失之餘。十年間嘆息自己窮困失意,萬里奔波可惜時光流逝。重任需要有才能的人擔當,也會收留像我這樣無用之人。壯志之心哪會改變,小時候所學的知識也並未全忘。暗自擔心承擔起管理百姓與社稷的責任,又怎知能爲鄉里帶來榮耀。更讓人憐惜的是所分管的地方,聽說有一半都已荒蕪。恢復荒廢之事不能遲緩,拯救困境之事豈能緩慢。剛到此地爲官,俯仰之間正令我憂愁。道路遙遠相互阻隔,書信往來也變得稀少。舉起酒杯暫且尋得快樂,不要等到分別時再嘆息。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初任粵西時,回家與親友相聚時所作。詩中既表達了對皇恩的感激,也流露出對過去生活的感慨和對未來責任的擔憂。
首聯寫作者多次遠望家鄉,今日終於得以返回。頷聯講述自己獲得新職,告別過去的平民生活。頸聯描繪了當時的季節和宴會上的歡樂場景。接下來,作者在詩中感慨了自己過去十年的潦倒,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惋惜。同時,也表達了對新職責的不安和對自己能力的審視。他意識到重任在肩,需要努力擔當,同時也不忘記自己的初心和所學。詩中還對分管地區的荒蕪表示關切,體現了作者的責任感。最後,作者感慨爲官的不易和與親友分別的無奈,但仍希望能在相聚時暫且享受快樂。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平實,既體現了作者的個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對社會責任的認識。通過對各種複雜情感的描繪,展現了一個初任官員的內心世界和對未來的期望與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