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焦瑜

· 劉崧
故人異縣至,晨款林下茨。 感此喪亂餘,會面非有期。 土銼寒無煙,木榻壞不支。 坐起謝再三,艱難方在茲。 遠懷若爲浣,宴勞禮則宜。 鄰酒忽告罄,虛觴但空持。 孌孌秋菊花,蓬茆翳幽姿。 君子惕馳騖,庶以善自怡。 天長遠山沒,日晏寒江遲。 送子出門去,悵然從此辭。 大哉天地間,委順復奚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cí):用蘆葦、茅草蓋的屋頂。
  • 土銼(cuò):一種炊具,這裏指簡陋的廚房用具。
  • 蓬茆(máo):蓬草和茅草,這裏指秋菊生長的環境雜亂。
  • 孌孌(luán luán):美好的樣子。
  • 馳騖(chí wù):奔走追求。

翻譯

老朋友從別的縣來到這裏,清晨到林邊的茅屋拜訪我。

感慨在這戰亂之後,見面不是能預期的。

簡陋的廚房裏冰冷無煙,木榻也損壞難以支撐。

起身再三道謝,艱難的情況就在這裏啊。

對遠方的思念該如何洗除,設宴慰勞也是合宜的。

鄰居的酒忽然告罄,空舉着空酒杯。

那美麗的秋菊花,被蓬草茅草遮蔽了美好的姿態。

君子警惕匆忙奔走追求,希望能以善來自得其樂。

天空廣闊,遠處的山漸漸消失,天色已晚,寒冷的江水流淌得遲緩。

送你出門離去,惆悵地從此告別。

在這廣闊的天地之間,順其自然又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戰亂後的艱難生活中與老友相見又分離的情景。詩中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如「土銼寒無煙,木榻壞不支」,表現出生活的困苦。同時,也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人生的思考。「孌孌秋菊花,蓬茆翳幽姿」以秋菊被蓬草遮蔽,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在艱難環境中的困境。「君子惕馳騖,庶以善自怡」則體現了作者對人生態度的一種追求,即警惕過度追求,以善來使自己愉悅。最後,「大哉天地間,委順復奚疑」表達了一種順應自然的豁達態度。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沉,語言質樸,反映了作者在動盪時代的內心感受和對生活的理解。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