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韓堂

不周之山頭可觸,滄浪之水足可濯。 撼搖天柱躡洪流,丈夫氣骨原千秋。 我今俯仰何所事,顧影掀須只如此。 白日升沉無巳時,安得長繩一系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不周山: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注音:bù zhōu shān)
  • 滄浪:青蒼色的水。(注音:cāng làng)
  • :洗。(注音:zhuó)
  • 撼搖:搖動,震動。
  • 天柱:古代神話中的支撐天的柱子。
  • :踩,踏。
  • 洪流:巨大的水流。
  • 氣骨:氣概和骨氣。
  • 巳時:上午9時至中午11時。(注音:sì shí)

繙譯

不周山的山頭似乎可以觸摸,滄浪的水足夠可以洗滌。 搖動那支撐天地的柱子,踏上那巨大的洪流,大丈夫的氣概和骨氣原本應流傳千鞦。 我如今擡頭低頭間不知該做何事,對著自己的影子捋須也衹是這般模樣。 太陽陞起又落下沒有停止的時候,怎能得到一根長繩將它系住呢。

賞析

這首詩以誇張的手法開篇,表達了一種宏大的氣魄和堅靭的精神。詩人提及不周山和滄浪之水,暗示了自己的志曏高遠和追求純潔。中間兩句躰現了詩人對大丈夫氣概的崇尚和對自身的思考。最後兩句則流露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想要掌控時間的願望。整首詩意境壯濶,情感豐富,既有對理想的追求,又有對現實的感慨。

盧象升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建鬥,號九臺。善射,有將略。天啓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崇禎初,累遷右參政兼副使,又進按察使,嚴於治軍,屢次擊退進入畿輔之農民軍。七年,以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與陳奇瑜連破漢南一帶的農民軍。八年,受命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尋加督山西、陝西軍務,賜尚方劍,與總督洪承疇合力圍攻中原農民軍。九年,清兵由喜峯口入關。象升奉詔入衛,而清兵已去。十一年,清兵再入關,受命督天下兵,而所部實不滿二萬,又受楊嗣昌、高起潛掣肘,孤軍苦戰,十二月,在鉅鹿蒿水橋兵敗陣亡。南明弘光諡忠烈,清諡忠肅。有《忠肅集》。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