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學自京中寄贈賦答

濱海嗟留滯,多年寄拊循。 煩勞安郡邑,弼直愧臣鄰。 歌鳳德何似,爲龍性亦馴。 鴳籬妨漸羽,鳥道懼摧輪。 閉閣時思過,登樓一愴神。 敢雲淹棘地,每念切楓宸。 觸物聊吟詠,逢人竊主臣。 帝城依紫極,旅服混緇塵。 會見風雲起,應沾雨露均。 燕臺仍索駿,滄海未窮鱗。 道遠情偏厚,里仁俗故淳。 報書方歲暮,到日又王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濱海:靠近海邊的地方。 (jiē):表示嘆息。 留滯:停留,羈留。 拊循(fǔ xún):安撫,撫慰。 弼直:輔佐正直。 臣鄰:指君主所親近的臣子。 歌鳳:比喻隱士被徵召而欣逢盛世。 德何似:品德怎麼樣。 爲龍:指君主。 性亦馴:性情也溫順。 (yàn)籬:鴳雀的籬笆,比喻狹隘的境地。 妨漸羽:妨礙羽毛的逐漸生長,意爲限制發展。 鳥道:只有鳥才能飛越的高山小徑,比喻艱難的路途。 摧輪:折斷車輪,形容路途艱險。 愴神:傷心。 淹棘地:長期滯留艱難的地方。 楓宸:指帝王的宮殿。 觸物:接觸事物。 吟詠:作詩吟唱。 主臣:表示惶恐意。 紫極:紫微垣,星名,借指帝王的宮殿。 緇塵(zī chén):黑色灰塵,常喻世俗污垢。 索駿:尋找駿馬,比喻尋求賢才。 :魚,這裏借指有才華的人。 里仁: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

翻譯

我在海邊嘆息着自己的留滯,多年來受到安撫。 想要讓郡邑平安的責任讓我感到煩勞,輔佐正直之事,我慚愧自己不如其他臣子。 被徵召的隱士的品德如何呢?君主的性情也是溫順的。 我如同鴳雀處於狹隘之地,妨礙了自己的發展,在艱難的路途上,我懼怕遇到挫折。 關閉樓閣時常常反思自己的過錯,登上高樓時心中一陣悲傷。 怎敢說自己長久滯留於艱難之地,我每每念及帝王的宮殿,心中就急切不已。 接觸事物時就作詩吟唱,遇到他人時心中惶恐。 京城依靠着帝王的宮殿,我身着旅服,沾染着世俗的污垢。 希望能夠看到風雲興起,自己也能得到雨露的均沾。 燕臺仍在尋求駿馬,滄海中才華之士尚未被窮盡。 路途遙遠,但情誼更加深厚,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風俗原本就淳樸。 回信之時正是歲末,到達的時候又將是春天。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李太學從京城寄來贈詩的答覆。詩中表達了作者在濱海留滯的感慨,對自己的職責感到壓力和慚愧,同時也描繪了自己的處境和心境的艱難。然而,詩中也透露出對未來的期望,希望能有風雲之變,自己能得到機遇,展現出一種積極的心態。詩中運用了多種意象,如「鴳籬」「鳥道」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整體語言含蓄深沉,情感真摯,反映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