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淮上樓有懷

澤國層臺縹緲懸,物華王氣迥堪憐。 浦梅映雪微涵月,岸柳垂堤半帶煙。 汴口樓船悲昔日,客中風土悵流年。 長江不見乘槎使,極目天南獨愴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澤國(zé guó):多水的地區;水鄉。
  • 層臺:高大的樓臺。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高遠、隱隱約約的樣子。
  • 物華:自然景物。
  • 王氣:象徵帝王運數的祥瑞之氣。
  • (jiǒng):遠。
  • 浦梅:水邊的梅花。
  • 汴口:汴水入黃河處。
  • 樓船:高大的船隻。
  • (chá):木筏。

翻譯

在水鄉之地,高大的樓臺高遠而隱約地懸掛着,這裏的自然景物和帝王之氣讓人覺得甚遠且值得憐憫。水邊的梅花映襯着白雪,微微地蘊含着月色,岸邊的柳樹垂在堤邊,一半帶着煙霧之態。在汴水入黃河處,想起昔日的高大船隻,心中悲痛,身爲過客,對這裏的風土人情,只能在感慨中悵惘流逝的歲月。看不見長江上那乘坐木筏的使者,極目望向南方的天空,獨自悲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上淮上樓後的所見所感。首聯寫樓臺高聳在水鄉之上,以及此地的景物與王氣,引發一種悠遠而又憐憫的情感。頷聯通過描寫浦梅映雪含月、岸柳垂堤帶煙的美景,營造出一種朦朧而幽靜的氛圍。頸聯則由眼前之景聯想到汴口昔日的樓船,抒發了對往昔的悲嘆和對流年的悵惘之情。尾聯以不見乘槎使,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憂傷,極目天南,愴然之感油然而生。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透露出作者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感慨。

蕭應魁

蕭應魁,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舉人。官國子監學錄。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