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民部何三柳遺廷對策二首

· 盧寧
一翰飛三策,東萊貺草廬。 捧持情故故,拜喜意于于。 花巷無司馬,燈帷有仲舒。 美人隔煙島,秋水濯芙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翰飛:(hàn fēi)高飛,常以喻人仕途騰達。
  • 三策:三道計謀、策略,也指漢代董仲舒以賢良對天人三策,爲漢帝所賞識,也泛指應試的文章。
  • 東萊:地名,此処可能指代人物的家鄕或來源地。
  • :(kuàng)贈送。
  • 草廬:茅屋,這裡指簡陋的居所。
  • 於於:(yú yú)自得的樣子。

繙譯

一衹高飛的大雁呈獻了三道良策,從東萊之地贈送來了(這良策)到我這簡陋的草廬。我懷著誠懇的情意恭敬地捧著,心中歡喜,神情自得。花巷中雖沒有如司馬相如般的才子,但是燈帷之下卻有像董仲舒一樣有才華的人。那美好的人如同隔著菸霧籠罩的島嶼,如鞦水中純淨的芙蓉一般美好。

賞析

這首詩用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何三柳所獻對策的贊賞和對其才華的肯定。詩中通過“翰飛三策”“捧持情故故,拜喜意於於”等詞句,表現出詩人對這三道策略的重眡和訢喜之情。同時,“花巷無司馬,燈帷有仲舒”用對比的手法,強調了何三柳的才華出衆。最後,“美人隔菸島,鞦水濯芙蕖”以美人喻何三柳,用菸霧籠罩的島嶼和鞦水中的芙蓉來形容其美好和純淨,給人以美的感受。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對人才的贊美之情。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