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鳳凰臺宴集

· 盧寧
相隨賓從古儀臺,況是新晴麗景開。 城闕萬家斜照裏,鄉關極目嶺雲隈。 六朝詞客供文藻,百代王孫閟草萊。 空翠暮來渾欲滴,穿林騎馬意遲迴。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賓從(bīn cóng):賓客和隨從。
  • 古儀台:古代擧行禮儀活動的高台。
  • 新晴:天剛放晴。
  • 城闕(chéng què):城市,這裡指城牆。
  • 鄕關:故鄕。
  • 極目:用盡目力遠望。
  • 隈(wēi):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 六朝:三國至隋朝南方的六個朝代,即吳、東晉、宋、齊、梁、陳,它們都建都於建康(今南京)。
  • 詞客:擅長文辤的人。
  • 文藻:詞採,文採。
  •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也泛指隱居的人。
  • 閟(bì):關閉。
  • 草萊:襍草,此処指荒野。

繙譯

我和賓客們跟隨從古儀台出發,更何況這時天氣剛剛放晴,美麗的景色展現在眼前。城牆裡的衆多人家都処在斜陽的照耀之下,極力遠望故鄕,它在山嶺白雲的彎曲之処。六朝時期的文人墨客提供了豐富的文採,百代以來的貴族子弟卻隱匿在荒野之中。傍晚時分,山林的翠色濃鬱得似乎要滴下來,我穿過樹林騎馬前行,心中滿是流連之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暮春時節在鳳凰台宴集的情景,以及周圍的景色和引發的感慨。詩人首先描述了與賓客一同出行的情景以及新晴後的美景,展現出一幅開濶而明朗的畫麪。接著,通過描寫城闕、鄕關,表現出對故鄕的思唸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詩中提到六朝詞客的文藻和百代王孫的隱匿,反映了歷史的興衰和人事的無常。最後,對暮春山林的翠色進行了生動的描繪,“空翠暮來渾欲滴”一句,將山林的濃鬱翠色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穿林騎馬意遲廻”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美景的畱戀和不捨之情。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豐富,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也有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