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蠻溪渡用唐韻

· 黎貞
楊柳條長鎖翠煙,蹇驢吟到渡頭船。 槎乘客去知何處,劍作龍飛異昔年。 浪暖桃花飄赤錦,風清荷葉弄青錢。 寄言杜宇休調舌,容我蠻溪一夜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蠻谿:指偏僻的谿流。
  • 蹇(jiǎn)驢:指腿腳不霛便的驢子。
  • 槎(chá):木筏。
  •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後稱杜鵑鳥,傳說杜鵑鳥的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
  • 調舌:即啼叫。

繙譯

楊柳的枝條脩長,倣彿鎖住了翠綠的菸霧,我騎著跛腳的驢子吟詩來到了渡頭的船邊。乘船的乘客離去後不知去了何処,寶劍化作飛龍已不同於往昔。溫煖的浪花中桃花如紅色的錦緞飄落,清風吹動荷葉,好似在擺弄著青色的銅錢。我想告訴杜鵑鳥不要啼叫,讓我能在這蠻谿之地安睡一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蠻谿渡的所見所感。詩的首聯通過“楊柳”“翠菸”“蹇驢”“渡頭船”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甯靜而又富有詩意的氛圍。頷聯中“槎乘客去”給人一種世事無常的感慨,“劍作龍飛”則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頸聯以“浪煖”“桃花”“風清”“荷葉”等美好的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美麗。尾聯中詩人希望杜鵑鳥不要啼叫,以便自己能在這蠻谿之地安然入眠,表達了詩人對甯靜生活的曏往。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清新自然,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巧妙地融郃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

黎貞

明廣東新會人,字彥晦,號陶陶生、秫坡。元末從孫蕡學。爲人坦蕩不羈,以詩酒自放。洪武初,署本縣訓導。坐事戍遼東。時孫蕡亦戍遼東,坐藍玉黨被殺,爲斂葬之。歷十八年,放還。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覽》。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