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伯益比部南還二首

客席應初暖,臨岐又解攜。 但歡重晝錦,何憚促歌驪。 驛路隨南雁,山程聽曉雞。 春江花月待,弭棹到城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臨岐(lín qí):指在岔路口分別。
  • 晝錦:原意是項羽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後指富貴還鄉。
  • 歌驪:指告別之歌。(lí),黑色的馬,此處指告別時唱的歌。
  • 驛路:古代傳遞政府文書等用的道路,沿途設有驛站。
  • 弭棹(mǐ zhào):停船。,止息。,船槳,這裏代指船。

翻譯

客人所坐的席位剛有了些溫暖,在岔路口又要分別。只歡喜能富貴還鄉,哪裏會懼怕唱着告別之歌。在驛路上隨着南飛的大雁前行,在山途中聽着清晨的雞鳴聲趕路。春天的江面上花月美景正待觀賞,停船到城西去。

賞析

這兩首詩是詩人盧龍云爲送別袁伯益比部回南方而作。詩中首先描繪了分別的場景,在初暖的客席上,兩人即將分別。接着表達了對友人榮歸故里的祝福,認爲他不必爲離別而悲傷。然後描述了友人南歸途中的情景,隨着南雁、聽着曉雞,在驛路上、山程中前行。最後提到春江花月的美景等待着友人,期望他能停船到城西,享受這美好的景緻。整首詩情感真摯,既表達了離別的不捨,又有對友人的祝福和期待,語言優美,意境深遠。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