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高正甫贈別二首

上林春事好,誰與問花神。 我愧愁爲敵,人知懶是真。 漂零隨世態,奔軼望京塵。 縱有澠池翼,那堪白髮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林:古宮苑名,泛指帝王的園囿。這裏借指美好的春光所在之處。(上林,shàng lín)
  • 奔軼(bēn yì):形容快速奔馳。
  • 澠池:這裏的澠池翼可能指如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展現出的勇氣和智慧,代指非凡的能力和抱負。(澠,miǎn)

翻譯

美好的春光所在之處,春事正盛,可又有誰能去詢問花神呢? 我慚愧憂愁一直是我的敵人,而別人都知道我的懶是真的。 漂泊零落在這世間的情態中,快速地奔赴京城,心向那裏的繁華。 即便我有像在澠池之會上那樣的能力和抱負,又怎能承受得住新添的白髮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詩的開頭通過「上林春事好」描繪了美好的春光,但隨後的「誰與問花神」卻透露出一種無人分享美好的孤獨感。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憂愁和懶散,以及在世間漂泊的無奈。「漂零隨世態,奔軼望京塵」則表現出詩人對京城的嚮往和對現實的不甘,同時也反映出世事的變幻和人生的無常。最後兩句「縱有澠池翼,那堪白髮新」,即使有非凡的能力和抱負,也難以抵擋歲月的流逝和年華的老去,流露出一種壯志未酬的感慨和對時光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用簡潔的語言傳達出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