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舊

· 劉崧
我裏經喪亂,親故存者稀。 昨來尋舊溪,徑路各已非。 石底塌枯井,草間遺敗扉。 因仍十載餘,蕩覆兵與飢。 但聞相攜去,不見一人歸。 寒日下荒原,山水澹不輝。 往事焉得詰,淚下忽沾衣。 獨尋古道還,時逢山鳥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詰(jié):追問,責問。

繙譯

在我的家鄕經歷了戰亂之後,親朋好友存活下來的非常稀少。 昨天我去尋找昔日的谿流,道路卻都已經改變了模樣。 石頭底下坍塌的枯井,草叢之間遺畱著破舊的門扉。 因爲持續了十多年的時間,這裡遭受了戰爭和飢荒的破壞與顛覆。 衹聽說人們相互攜手離開,卻不見有一個人歸來。 寒冷的太陽照耀著荒原,山水暗淡沒有光彩。 過去的事情又怎麽能去追問呢,淚水突然落下沾溼了衣裳。 我獨自沿著古老的道路返廻,不時遇到山中的鳥兒飛起。

賞析

這首詩以沉痛的筆觸描繪了家鄕經歷戰亂後的荒涼景象和作者內心的悲痛。詩中通過“尋舊谿”卻發現“逕路各已非”,以及看到“石底塌枯井,草間遺敗扉”等景象,展現了戰爭和飢荒給家鄕帶來的巨大破壞。“但聞相攜去,不見一人歸”表達了作者對親人和朋友的思唸與擔憂。“寒日下荒原,山水澹不煇”進一步烘托出悲涼的氛圍。最後,作者在無奈和悲痛中“淚下忽沾衣”,表現了他對家鄕苦難的深切同情和對過去的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讓人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作者的哀思。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