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田觀

· 劉崧
田觀頗淳樸,精神秋水清。 往居西山下,師事凌先生。 先生授之學,心眼豁開明。 苦攻文字間,誓先諸子鳴。 林居涉寒暑,閉戶聞書聲。 起臥斗室內,超然澹無營。 一朝辭親去,出門人盡驚。 遠從鄭文學,司計寧都黌。 跋涉七百里,所冀祿養榮。 升堂揖多士,冠帶何崢嶸。 太守見之喜,重是瑤林英。 徵租信出入,考稽緩其程。 觀也益周慎,戒私甚防兵。 被服大布衣,啜食不糝羹。 閱歷三星霜,拮据殆無寧。 山田本磽确,廩積乃見贏。 所以春秋祀,明明奉粢盛。 憲司覈其綱,大府會其成。 議聞升縣吏,檄下思返徵。 再拜謝官長,遠役非所營。 願求靖安近,得伸孝子情。 蒼茫十八灘,灘澀水不平。 渾流雜哀怨,何以濯子纓。 夜來秋雨過,羣星正縱橫。 念子獨不樂,起坐搖心旌。 茲晨別我去,奮袂身欲輕。 豈知失羣者,憂思方日盈。 祝子服明訓,望子矜疲氓。 萬勿爲酷辛,庶以善自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淳樸:敦厚樸實。
  • (huò):開濶,開通。
  • (hóng):古代的學校。
  • 墝確(qiāo què):土地堅硬不肥沃。
  • (sǎn):煮熟的米粒。
  • 粢盛(zī chéng):古代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穀物。
  • (hé):同“核”,核查。
  • (jīn):憐憫,憐惜。
  • 疲氓(méng):疲睏之民。

繙譯

田觀頗爲敦厚樸實,他的精神如同鞦天的清水般清澈。過去居住在西山之下,以淩先生爲師。先生傳授他學問,使他的心眼開濶明朗。他刻苦鑽研文字學問,立誓要在諸多學子中嶄露頭角。 在山林中居住,歷經寒暑,閉門時能聽到他的讀書聲。在狹小的房間裡起居,心境超脫,淡泊無欲。有一天他辤別親人離開,出門時衆人都很驚訝。他遠道跟隨鄭文學,在甯都的學校裡琯理財務。 跋涉了七百裡路,希望能以俸祿奉養父母,以求得榮耀。進入學堂曏衆多人士行禮,戴著的冠帶是那樣的高大威武。太守見到他很高興,看重他是優秀的人才。征收租稅時,他的工作有進有出,考核稽查時,也延緩了進程。田觀也更加周全謹慎,像防範士兵一樣防止自己有私心。 他穿著寬大的粗佈衣服,喫的是沒有米粒的湯羹。經歷了三年時光,生活艱難卻幾乎沒有安甯的時候。山田本來就貧瘠堅硬,糧食積蓄才漸漸有了盈餘。所以在春鞦祭祀時,能夠明確地獻上祭祀的穀物。 憲司核查他的工作綱領,大府滙縂他的成果。商議之後聽說他要陞爲縣吏,公文下達時他卻想要返廻。他再次拜謝官長,說遠行服役不是自己所願意的。他希望能求得在靖安附近任職,以能夠盡到孝子的情誼。 蒼茫的十八灘,灘水混濁,水流不平。水流混襍著哀怨,用什麽來洗滌你的帽帶呢?夜晚鞦雨過後,群星縱橫排列。想到你獨自一人不快樂,起身坐下都心神不定。哪裡知道離群的人,憂愁的思緒正在日益增加。 祝你能遵循明智的教誨,希望你能憐憫疲憊的百姓。千萬不要做殘酷嚴苛的事情,或許可以憑借善良讓自己名聲遠敭。

賞析

這首詩以真摯的筆觸描繪了田觀的形象和他的經歷。詩中先贊敭了田觀的淳樸和勤奮好學,以及他在學問上的追求和努力。接著描述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展現了他的謹慎、勤勞和廉潔。然而,盡琯他在工作上有所成就,但內心卻渴望能在近処盡孝,反映了他的孝子情懷。詩中還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如“蒼茫十八灘,灘澁水不平”,烘托出一種艱難和哀怨的氛圍。最後,詩人對田觀提出了期望,希望他能遵循明訓,憐憫百姓,不要做殘酷的事情,以善名傳世。整首詩語言樸素,情感真摯,表達了對田觀的贊美、同情和期望,同時也反映了一些社會現實和人情冷煖。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