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次漫興前韻八首

儒冠掛卻白頭新,廿載支離笑此身。 天上有星稱處士,人間無父號窮民。 閒門客少荒三徑,綠樹陰疏冷四鄰。 清磬一聲香一炷,不知名利爲何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儒冠:古代讀書人所戴的帽子,借指儒生。讀作“rú guān”。
  • 処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來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
  • 三逕:意爲歸隱者的家園或是院子裡的小路。

繙譯

我將儒生的帽子掛起,新添的白發顯現,二十年來顛沛流離,衹能自嘲這身不由己的人生。天上有星辰被稱作処士星,人間我這個沒有父親的人被稱爲窮苦百姓。冷清的家門前來客稀少,荒涼了門前的小路,綠樹的枝葉稀疏,讓四周的鄰居也感到清冷。清脆的磬聲響起,點燃一炷香,我不知道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到底是爲了什麽。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感慨和思考。首聯通過“儒冠掛卻”和“白頭新”表現了作者對自己過去讀書生涯的一種反思和無奈,以及嵗月流逝帶來的滄桑感。“廿載支離笑此身”則進一步強調了他多年來生活的睏頓和不如意。頷聯以天上的処士星和人間的窮民作對比,凸顯出自己的孤獨和貧睏。頸聯通過描寫門前的冷清和綠樹的稀疏,營造出一種孤寂的氛圍。尾聯以磬聲和香炷爲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名利的淡泊和對人生的思考,表現出一種超脫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幽,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