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公墩

王謝遊俱遠,興亡代幾更。 雙林蒼靄入,一徑黛煙橫。 勝地何常主,青山不世情。 倚闌方罷酒,風靜聽禽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謝公墩:謝公,指謝安,東晉政治家。墩,土堆。這裏是指謝安當年的遺蹟。
  • 王謝:指東晉時以王導、謝安爲首的兩大望族。
  • 雙林:樹林。(「林」在這裏讀音爲「lín」
  • 蒼靄:蒼茫的雲氣。(「靄」讀音爲「ǎi」
  • :小路。(「徑」讀音爲「jìng」
  • 黛煙:青黑色的煙靄。(「黛」讀音爲「dài」
  • 勝地:有名的風景優美的地方。
  • 常主:固定的主人。
  • 世情:世俗的情態。

翻譯

王導、謝安的遊蹤都已遠去,朝代的興亡經歷了幾番更替。 兩邊的樹林中瀰漫着蒼茫的雲氣,一條小路被青黑色的煙靄橫亙着。 這風景優美的地方哪有固定的主人,青蔥的山巒沒有世俗的情態。 倚着欄杆剛停下飲酒,風靜下來時聽到了鳥兒的叫聲。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謝公墩的景色,抒發了對歷史興亡的感慨。詩的開頭兩句,「王謝遊俱遠,興亡代幾更」,將歷史的滄桑感展現出來,王導和謝安的時代已經遠去,朝代不斷更迭,讓人感嘆時光的流逝和歷史的變遷。接下來的兩句「雙林蒼靄入,一徑黛煙橫」,通過對樹林和小路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幽靜、蒼茫的氛圍。「勝地何常主,青山不世情」則表達了詩人對勝地無常主的思考,以及青山不受世俗情感影響的感慨,體現了一種超脫的心境。最後兩句「倚闌方罷酒,風靜聽禽聲」,以詩人倚欄罷酒,靜聽鳥鳴聲作結,給人一種寧靜、悠遠的感覺,也使得整首詩的意境更加深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優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韻味的作品。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