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譯觀二首

· 黎貞
日落山水靜,千里碧如掌。 故將野遊興,臨軒樂清賞。 浮雲生衣裳,飛鳥投林莽。 對此兩相忘,如何尚塵鞅。 須臾澗壑寒,瑟瑟松風響。 道士何處歸,騎鶴清霄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玄譯觀(xuán yì guàn):道觀的名稱。
  • (yāng):套在馬頸或馬腹上的皮帶,這裏指塵世的束縛。

翻譯

太陽落下,山水變得寧靜,千里景色碧綠如手掌般廣闊。 因而興起到野外遊玩的興致,臨窗欣然觀賞美景。 浮雲彷彿在衣裳上飄動,飛鳥投身於叢林之中。 面對這般美景,世俗之事都已忘卻,爲何還被塵世的束縛所累呢? 片刻之間,山谷溝壑中生出寒意,瑟瑟的松風作響。 道士從何處歸來呢?騎着仙鶴飛向清朗的雲霄之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日落時分的山水美景,以及詩人在觀賞美景時的心境。詩的前兩句通過「日落山水靜,千里碧如掌」描繪出一幅寧靜而廣闊的山水畫卷。接着,詩人表達了自己的野遊之興,臨窗欣賞這美好的景色。「浮雲生衣裳,飛鳥投林莽」進一步烘托出自然的美妙和寧靜,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對此兩相忘,如何尚塵鞅」則表達了詩人對塵世束縛的思考和超脫的渴望。詩的後半部分,「須臾澗壑寒,瑟瑟松風響」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增添了一絲清冷的氛圍。最後,「道士何處歸,騎鶴清霄上」的描寫,給全詩增添了一份神祕和超脫的色彩。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對塵世的超脫嚮往。

黎貞

明廣東新會人,字彥晦,號陶陶生、秫坡。元末從孫蕡學。爲人坦蕩不羈,以詩酒自放。洪武初,署本縣訓導。坐事戍遼東。時孫蕡亦戍遼東,坐藍玉黨被殺,爲斂葬之。歷十八年,放還。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覽》。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