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華山希夷睡圖
陳橋數萬之擾擾,不供墮驢之一笑。宋家四百之歷年,不足開眉之一覺。
五龍睡法不可傳,虛以待之無所先。一闔一闢皆自然,此輩豈是作夢人。
引筇卓地脫笠頂,自有天地爲衾枕。何須更費買山錢,落花啼鳥春無窮,欲盡此夢須夢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陳橋:地名,位於今河南省開封市附近,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在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
- 數萬之擾擾:形容陳橋兵變時的混亂和動盪。
- 墮驢:指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因騎驢而墜落,後被士兵擁戴爲帝的傳說。
- 宋家四百之歷年:指宋朝的統治時間,大約四百年。
- 五龍睡法:傳說中的高深睡眠法,源自道教,意指一種高深的修煉方法。
- 一闔一闢:指宇宙間的開合變化,闔指關閉,闢指打開。
- 筇:一種竹子,此處指用竹子做成的手杖。
- 卓地:立在地上。
- 笠頂:斗笠的頂部。
- 衾枕:被子和枕頭,此處指睡眠的用具。
- 買山錢:指購買山林的費用,比喻隱居所需的經濟成本。
翻譯
陳橋兵變時的數萬混亂,不足以讓墮驢的傳說一笑置之。宋朝四百年的歷史,不足以讓我爲之一笑而開懷。 五龍睡法這種高深的修煉方法無法傳授,只能空等,無所作爲。宇宙間的開合變化都是自然而然的,這樣的人豈是做夢的人。 用手杖立在地上,脫下斗笠的頂部,自有天地作爲我的被子和枕頭。何須再花費買山的金錢,落花和啼鳥的春天是無窮的,要想完全體驗這個夢,還需在夢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陳橋兵變和宋朝歷史的提及,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淡然態度。詩中提到的「五龍睡法」和「一闔一闢」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對超脫世俗的嚮往。最後幾句則描繪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即不依賴物質,而是以天地爲牀,享受自然之美,體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