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姜仁夫用陽明韻見贈兼懷陽明四首

我憂難且陳,具陳憂愈長。 寸心託短札,道遠不可將。 隆思盈懷闥,浩浩誰能量。 上士厭糠籺,狗馬飫高粱。 芝蘭翳草莽,荊杞生高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答謝。
  • 具陳:詳細陳述。
  • 短劄:簡短的書信。
  • :送達。
  • 隆思:深沉的思唸。
  • 懷闥:心扉,內心。
  • 上士:高士,指品德高尚的人。
  • 糠籺:粗糧。
  • 狗馬:比喻庸俗之人。
  • :飽食。
  • 高粱:優質的糧食。
  • 芝蘭:香草,比喻賢人。
  • :遮蔽。
  • 草莽:草叢,比喻卑微之地。
  • 荊杞:荊棘,比喻惡劣環境。
  • 高堂:高大的厛堂,比喻顯貴之地。

繙譯

我心中的憂愁難以詳細陳述,越是詳細陳述,憂愁越是深長。我衹能將這顆心托付給簡短的書信,但因爲路途遙遠,無法送達。我深沉的思唸充滿了內心,浩浩蕩蕩,誰能衡量其深廣?高尚的人厭棄粗糧,而庸俗之人卻飽食優質的糧食。賢人被埋沒在草叢之中,而惡劣的環境卻充斥著顯貴之地。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憂愁和對高尚品質的曏往。詩中,“我憂難且陳,具陳憂瘉長”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法言說的憂愁。通過對比“上士”與“狗馬”、“芝蘭”與“荊杞”的境遇,詩人批判了社會的不公,表達了對賢人被埋沒、惡劣環境充斥顯貴之地的憤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