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嘉會樓

十年兩系艇,幾度還登樓。 樓前餐果核,長樹與樓頭。 日午下疏陰,橫塘門徑幽。 彼樹乃如此,令人生百憂。 廢興遞相尋,今古共悠悠。 寂寞孤舟夜,瀟條虛柝秋。 滿天燦星月,渺渺銀河收。 哲人嘉會地,不廢長江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系艇:停泊小船。
  • 餐果核:吃剩下的果核。
  • 橫塘:地名,此處指水塘邊。
  • 門徑:小路。
  • 廢興:興衰更替。
  • 遞相尋:接連不斷。
  • 瀟條:冷清。
  • 虛柝:空蕩的更聲。
  • 哲人:智者,有智慧的人。
  • 嘉會:美好的聚會。

翻譯

十年間,我兩次停泊小船,多次登上這座樓。樓前散落着吃剩的果核,樓頭的長樹已經長得很高。正午時分,樹蔭稀疏,橫塘邊的小路顯得幽靜。那棵樹已經如此高大,讓我心生百般憂愁。興衰更替接連不斷,古今都是如此悠長。寂寞的夜晚,孤舟停泊,冷清的秋夜,空蕩的更聲迴響。滿天星斗燦爛,銀河漸漸隱沒。這是智者們聚會的聖地,長江的流水永不停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夜晚泊船時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興衰更替的感慨。詩中,「十年兩系艇,幾度還登樓」展現了詩人對往昔的回憶,而「廢興遞相尋,今古共悠悠」則抒發了對歷史長河中事物變遷的深刻認識。最後,「哲人嘉會地,不廢長江流」以長江的不息流動象徵智慧與歷史的永恆,寄託了詩人對美好聚會地的懷念與對智慧傳承的讚美。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