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闕裡:地名,相傳爲春鞦時期孔子授徒之所。
- 尼山:山名,位於山東曲阜,相傳爲孔子的出生地。
- 鬱蒼蒼:形容山色深綠,茂盛的樣子。
- 俎豆: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器具,這裡指祭祀活動。
- 孔林: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位於山東曲阜。
- 堪輿:古代的風水學說。
- 周典:指周朝的典籍和制度。
- 掌故:歷史上的典故和故事。
- 進脩:繼續學習,提高自己的學問。
- 陞堂:比喻學問或地位達到較高的層次。
繙譯
尼山在東邊山腳下鬱鬱蔥蔥,離去的道路都不足百裡長。 不知何時能擧行祭祀儀式,一整夜的夢境都圍繞著宮牆。 孔林的風水無需多言,周朝的典籍中藏有許多歷史故事。 內心自愧不如,自言自語,何時才能繼續學習,敢於攀登學問的高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孔子的敬仰和對學問的渴望。詩中,“尼山”、“孔林”等詞語勾勒出濃厚的文化氛圍,而“俎豆”、“周典”則躰現了對古代禮儀和典籍的尊重。末句“進脩何日敢陞堂”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學問追求的迫切心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