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癸夘冬至謁陵與李賓之學士聯句二十首其一賓之約德勝關土城寺候同行予誤出安定關土城過道赴約
掩地顛風作暮寒,亂雲羈思兩漫漫。
沙飛屢卻行人步,大冷誰供逆旅餐。
豈有賢勞裨國事,最慚多病負儒冠。
停驂小憩斜陽裏,莫問前頭道路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成化癸夘:成化年間的癸卯年,即公元1483年。
- 謁陵:前往祭拜皇陵。
- 聯句:兩人或多人合作寫詩,每人一句或幾句。
- 德勝關:地名,位於今北京市。
- 土城:古代用土築成的城牆。
- 安定關:地名,位於今北京市。
- 掩地顛風:形容風大,吹得塵土飛揚。
- 羈思:旅途中的思緒。
- 漫漫:形容思緒或景象無邊無際。
- 逆旅:旅館。
- 賢勞:辛勤的工作。
- 裨:有益。
- 儒冠:指儒者的帽子,代指儒者或學問。
- 停驂:停下馬車。
- 斜陽:傍晚的陽光。
翻譯
在成化癸卯年的冬天,我前往祭拜皇陵,與李賓之學士合作寫詩,共寫了二十首。其中一首是李賓之約我在德勝關的土城寺等候同行,我卻錯誤地從安定關的土城出發,錯過了約定。
傍晚時分,大風捲起塵土,帶來了寒意,亂雲密佈,我的思緒也變得無邊無際。沙塵飛揚,使得行人屢次停步,嚴寒之中,誰又能提供旅館的溫暖呢?我自問並沒有爲國家做出什麼貢獻,卻因多病而辜負了儒者的身份。在斜陽下,我停下馬車稍作休息,不再去想前方的道路有多麼艱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冬日旅途中的孤獨與艱辛,以及對未能如約的遺憾。詩中「掩地顛風作暮寒,亂雲羈思兩漫漫」生動地表現了惡劣的天氣和詩人內心的迷茫。後句「沙飛屢卻行人步,大冷誰供逆旅餐」則進一步以自然環境的艱難來象徵人生的不易。結尾「停驂小憩斜陽裏,莫問前頭道路難」透露出一種無奈與釋然,表達了詩人面對困境時的一種超脫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送鄉人方亮南歸 》 —— [ 明 ] 程敏政
- 《 爲鄉人張衛幕貴題遼王九鷥圖 》 —— [ 明 ] 程敏政
- 《 率口族人燕予世忠行祠 》 —— [ 明 ] 程敏政
- 《 因與於文遠鄭時清同步東城上晚歸得詩六絕其一越國汪公廟唐誥 》 —— [ 明 ] 程敏政
- 《 淳安族兄敏恭並孺人方氏輓詩 》 —— [ 明 ] 程敏政
- 《 尹亞卿家飲散用韻二首一讀景帝諡議一謝盛筵讀諡議 》 —— [ 明 ] 程敏政
- 《 司言儀賓邀賞蓮不赴 》 —— [ 明 ] 程敏政
- 《 與林泉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