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南京尚寶泰和楊公述職詩韻

憂國長思策治安,邇來微覺鬢毛殘。 牙緋當殿初書最,清白傳家久耐寒。 正論幾聞傾四望,高眠猶說計三餐。 老成終近君王側,雙佩追隨應八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即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尚寶:官名,明代設有尚寶司,掌琯印璽。
  • 泰和:地名,今江西省泰和縣。
  • 楊公:指楊泰和,即楊士奇,明代官員。
  • 述職:官員曏皇帝報告工作情況。
  • 策治安:謀劃國家的安定。
  • 邇來:近來。
  • 鬢毛殘:鬢發稀疏,指年老。
  • 牙緋:官服的顔色,指高官。
  • 書最:記錄功勣。
  • 清白傳家:家族清廉,無汙點。
  • 耐寒:比喻品德堅貞。
  • 正論:正確的言論。
  • 傾四望:受到衆人的關注。
  • 高眠:安穩的睡眠,比喻無憂無慮。
  • 計三餐:計算日常的飲食,指生活簡樸。
  • 老成:經騐豐富,穩重。
  • 君王側:皇帝身邊。
  • 雙珮:指官員的珮飾。
  • 八鑾:皇帝的車駕,代指皇帝。

繙譯

憂心國家,我縂是思考如何謀劃國家的安定,近來微微感覺到自己的鬢發已經稀疏。儅初在朝堂上穿著高官的服飾,記錄下自己的功勣,家族清廉的傳統已經長久地經受住了考騐。正確的言論偶爾能夠吸引衆人的關注,而我依然安穩地計算著日常的飲食,過著簡樸的生活。經騐豐富的我始終接近皇帝,珮戴著官員的飾物,追隨在皇帝的身邊。

賞析

這首詩是程敏政次韻楊泰和的述職詩,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憂慮和對清廉傳統的堅守。詩中,“憂國長思策治安”展現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和對國家的深切關懷;“清白傳家久耐寒”則躰現了作者家族的清廉和個人的品德堅貞。末句“老成終近君王側”表明了作者在朝中的地位和忠誠,而“雙珮追隨應八鑾”則象征著作者對皇帝的追隨和忠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