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 童軒
海外更九州,中有道名國。 男女恆裸形,衣裳笑襜復。 此事信不經,貸之乃異俗。 堂堂華夏域,禮教匪不足。 偷詐肆相欺,而寧知恥辱。 漿酒與藿肉,日飽牛馬腹。 視彼謹厚夫,羣嗤衆爭逐。 賈生倘可作,此亦堪痛哭。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襜復(chān fù):古代一種短的便衣。
  • :借,此處指接受、採納。
  • 偷詐:欺詐。
  • 漿酒與藿肉:指粗劣的食物。漿酒,即酒漿,指酒;藿肉,指粗劣的肉食。
  • 賈生:指賈誼,西漢初年的政治家、文學家,以直言敢諫著稱。

翻譯

海外還有九個州,其中有一個國家名叫道。 那裏的人們男女都常常裸露身體,穿着短便衣,笑着模仿。 這種事情確實不合常理,但接受它是因爲那裏的異俗。 我們堂堂華夏之地,禮教並非不足。 然而,偷盜欺詐盛行,人們卻不知道羞恥。 粗劣的食物每天填滿牛馬的肚子。 看看那些謹慎厚道的人,卻被衆人嘲笑追逐。 如果賈誼還在世,看到這些也足以讓他痛哭。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海外異國與華夏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中存在的道德淪喪和禮教缺失。詩中,「海外更九州」與「堂堂華夏域」形成鮮明對比,前者雖有異俗,但人們坦誠自然;後者雖有禮教,卻充斥着欺詐與不恥。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社會現狀的深刻憂慮和對道德迴歸的渴望。結尾提及賈誼,更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和對現實的痛心疾首。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