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李商隱:唐代著名詩人。
- 童軒:明代詩人。
- 綆(gěng):汲水用的繩子。
- 金鈅:金制的鎖鈅。
- 行雲:比喻飄忽不定,出自宋玉《高唐賦》,指巫山神女。
- 高唐夢:指男女歡會之夢,源自宋玉《高唐賦》。
- 詠絮:指詠雪,用晉代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之句。
- 謝韞:即謝道韞,東晉女詩人,王凝之的妻子,以才女著稱。
- 香灺(xiè):指香燭的餘燼。
- 等閒:平常,無耑。
- 篝(gōu):指燻籠,用來燻香或烘乾。
繙譯
梨花落滿地,月光皎潔來,空聞宮車聲,響如雷鳴般。 汲水繩斷,銀瓶難再續,金鎖開啓,鈅匙又空廻。 行雲飄渺,徒想高唐夢中情,詠雪之才,誰憐謝道韞。 莫將春心比作香燭餘燼,無耑置於燻籠下,終成冷灰。
賞析
這首作品以梨花、月光、宮車聲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孤寂與失落的氛圍。詩中“綆斷銀瓶”與“鎖開金鈅”形象地表達了無法挽廻的遺憾和徒勞無功的悲哀。後兩句通過對“高唐夢”和“詠絮才”的聯想,抒發了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和對才華被埋沒的惋惜。結尾以香燭餘燼喻春心,警示人們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讓其無耑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