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朝適:早晨到達。
- 易水湄:易水的岸邊。易水,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西部。
- 鷸蚌方怒爭:比喻雙方爭執不下,最終兩敗俱傷。出自《戰國策·齊策》中的寓言故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 漁者得竝擒:漁翁趁機將鷸和蚌一竝捕獲。
- 齊楚擅敵國:齊國和楚國都是強大的敵對國家。
- 乾戈日相尋:戰爭不斷,頻繁發生。
- 甯知:豈知,哪裡知道。
- 兵久敝:長期戰爭導致國力衰敗。
- 嬴氏竝:指秦國(嬴姓)最終統一六國。
繙譯
早晨我到達了易水的岸邊,看到鷸和蚌正在激烈地爭鬭。今天過去了,明天又來,漁翁趁機將它們一竝捕獲。齊國和楚國都是強大的敵對國家,戰爭不斷,頻繁發生。哪裡知道長期的戰爭會導致國力衰敗,最終讓秦國統一了六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易水邊的鷸蚌相爭和齊楚兩國的長期戰爭,寓意了爭鬭不休最終衹會讓第三方得利的道理。詩中“朝適易水湄”一句,即描繪了早晨的場景,又隱喻了時間的流逝。而“齊楚擅敵國,乾戈日相尋”則生動地描繪了戰爭的頻繁和殘酷。最後,“甯知兵久敝,坐使嬴氏竝”一句,深刻揭示了長期戰爭的惡果,以及最終被秦國統一的歷史事實,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深刻反思。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