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牛首山宵行呈同遊冼司空羅江
宵征林路黑,七聖亦迷蹤。
僕伕隨老馬,即與吾知同。
大智沛聞見,可以達天聰。
以茲登名山,步步超無窮。
舊遊與新遊,十載如夢中。
自得新景好,安知舊跡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宵征:夜間行走。
- 七聖:指傳說中的七位聖人,這裏泛指智者。
- 沛:充沛,豐富。
- 天聰:天賦的智慧。
- 登名山:攀登著名的山峯。
- 超無窮:超越無盡的境界。
- 舊遊:以往的遊覽經歷。
- 新遊:新的遊覽體驗。
- 自得:自然而然地感到滿足或快樂。
翻譯
夜間在漆黑的林間小路上行走,即使是七位聖人也會迷失方向。 跟隨老馬的僕人,就如同我一樣,能夠找到正確的道路。 豐富的知識和見識是大智慧的體現,能夠通達天賦的智慧。 憑藉這些,我們可以攀登名山,每一步都超越無盡的境界。 舊時的遊覽和新近的體驗,十年的時光如同一場夢。 自然地感到新的景色美好,又怎會知道舊時的痕跡已經消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夜間行走在林間小路的場景,表達了對於智慧和經驗的讚美。詩中「七聖亦迷蹤」與「僕伕隨老馬」形成對比,強調了經驗和智慧的重要性。後文通過「登名山」和「超無窮」的意象,展現了不斷探索和超越的精神。結尾處對「舊遊」與「新遊」的感慨,以及對「新景好」與「舊跡空」的領悟,體現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同時也表達了對新事物的接納和對舊時光的懷念。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九章贈別 》 —— [ 明 ] 湛若水
- 《 至衡州作懷祝岣嶁憲副 》 —— [ 明 ] 湛若水
- 《 擬贈內南歸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姚澤山大巡羅浮八詠朱明洞 》 —— [ 明 ] 湛若水
- 《 寄題眠雲 》 —— [ 明 ] 湛若水
- 《 寓楚雲臺贈湯民悅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寄壽程生爵尊府容庵君七十 》 —— [ 明 ] 湛若水
- 《 祁門汪茂才可立久住九華來壽予以太極章答之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