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黎美周過張喬故居

豈待春歸悵鮮歡,短闌惻惻晚風寒。 柘枝莫憶生前舞,花蕊偏憐落後看。 衣篋有香留簇蝶,鏡臺無影照孤鸞。 道人未破因緣夢,爭得閒愁絕不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柘枝:zhè zhī,一種古代舞蹈,源自唐代,以舞者手持柘枝(一種植物的枝條)而得名。
  • 花蕊:huā ruǐ,花的中心部分,通常包含雄蕊和雌蕊。
  • 衣篋:yī qiè,存放衣物的箱子。
  • 鏡臺:jìng tái,古代用於放置鏡子的臺子。
  • 孤鸞:gū luán,比喻單身或孤獨的人。
  • 因緣:yīn yuán,佛教術語,指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

翻譯

何必等到春天離去才感到少有的歡樂,短闌邊惻惻的晚風帶着寒意。 不再回憶起生前跳的柘枝舞,花蕊卻更讓人憐愛在凋謝後觀賞。 衣箱中還留有香氣吸引着簇擁的蝴蝶,鏡臺上卻沒有了影子,只能照見孤獨的鸞鳥。 修行之人尚未看破因緣的夢境,怎能不感到這無盡的閒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春歸後的淒涼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歡樂的懷念和對孤獨現實的感慨。詩中「柘枝莫憶生前舞,花蕊偏憐落後看」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比喻,既展現了詩人對過往美好時光的留戀,又突顯了現實的孤寂與無奈。末句「道人未破因緣夢,爭得閒愁絕不幹」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因緣和夢境的思索,以及由此產生的無盡愁思。

彭日貞

彭日貞,字孟陽,號穩心道人。番禺人。明末諸生。常賙濟張喬母女,喬卒,爲營造百花冢以葬,並編其遺著爲《蓮香集》。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一、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有傳。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