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貴溪程原宗人濯纓亭

洗耳常思古逸民,小亭閒傍綠楊津。 能收楚澤歌中趣,不惹長安陌上塵。 觸目鳶魚千古在,忘機鷗鷺一時馴。 何年解綬遙相訪,同試淵明漉酒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洗耳:比喻專心傾聽,虛心接受意見。
  • 逸民:指隱居的人。
  • 閒傍:閑適地靠近。
  • 綠楊津:綠楊樹旁的渡口,這裡指環境清幽的地方。
  • 楚澤:楚地的湖泊,這裡指楚地的風景。
  • 陌上塵:街道上的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觸目:目光所及。
  • 鳶魚:指天空中的鷹和水中的魚,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巧和煩惱。
  • 鷗鷺:海鷗和鷺鳥,常用來象征隱逸和自由。
  • :馴服,這裡指與自然和諧相処。
  • 解綬:解下官印的帶子,指辤官。
  • 淵明:指東晉詩人陶淵明,以隱居田園著稱。
  • 漉酒巾:過濾酒的佈巾,這裡指陶淵明隱居生活中的一種簡樸生活方式。

繙譯

常常思考古代隱逸之士,小亭子閑適地依傍在綠楊樹旁的渡口。 能夠領略楚地湖泊的歌唱樂趣,不沾惹長安街道上的塵土。 目光所及,鷹和魚自由自在地生活,千古不變;忘卻世俗的煩惱,海鷗和鷺鳥與之一時和諧相処。 何時能辤去官職,遠道來訪,一同嘗試陶淵明過濾酒的簡樸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厭倦。詩中通過“洗耳”、“逸民”、“綠楊津”等意象,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親近自然的理想境地。同時,通過“楚澤歌中趣”與“長安陌上塵”的對比,強調了詩人對自然與自由的追求。最後,以“解綬”、“淵明漉酒巾”作結,寄托了詩人對簡樸田園生活的深切曏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