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侍御奉命之湖廣清戎
吾聞國大事,惟在祀與戎。
和協神人際,誥爾治平中。
吾皇古聖神,禮樂政一新。
郊廟煥古制,戎政諮廷臣。
帝曰御史姚,虞爾有風標。
維爾多才敏,理戎維爾優。
遍歷湖南北,爬梳與搜剔。
如發亂思櫛,如身瘍欲釋。
前年水旱荒,將御失其糧。
枵腹出死命,十室五逃亡。
調停在大手,往哉念不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祀與戎:祭祀和戰爭。祀,祭祀;戎,戰爭。
- 誥爾:告訴你們。誥,古代一種命令或告知的文體。
- 廷臣:朝廷的官員。
- 風標:風度,品格。
- 爬梳:整理,梳理。
- 搜剔:搜查剔除。
- 枵腹:空腹,飢餓。
- 調停:調解,處理。
翻譯
我聽說國家的大事,主要在於祭祀和戰爭。和諧神與人之間的關係,告訴你們在治理和平中的重要性。我們的皇帝是古代的聖人,他使禮儀和政治煥然一新。郊外的廟宇恢復了古代的制度,軍事政策則諮詢朝廷的官員。皇帝說,御史姚,你有高尚的風度。你多才多藝,處理軍事事務非常優秀。你遍歷湖南和湖北,整理和搜查剔除問題。就像頭髮亂了需要梳理,身上的瘡疤想要去除一樣。前年發生了水旱災害,軍隊失去了糧食。士兵們餓着肚子拼命,十戶人家中有五戶逃亡。處理這些問題需要大手筆,去吧,不要忘記這些。
賞析
這首詩是湛若水送別姚侍御奉命前往湖廣處理軍事事務的作品。詩中,湛若水強調了國家大事的重要性,特別是祭祀和戰爭,以及皇帝對禮儀和政治的重視。他讚揚了姚侍御的風度和才能,並描述了姚侍御在處理軍事事務中的努力和成效。同時,詩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困難,如水旱災害和軍隊的困境,以及對姚侍御的期望和囑託。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朋友的關心和期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中秋三首寄伍宗遜尹彥明 》 —— [ 明 ] 湛若水
- 《 謝南崖陳光祿寄年譜鐫金絕句 》 —— [ 明 ] 湛若水
- 《 南嶽書院枕上偶次應謹庵督學韻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觀庾嶺白猿洞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安子靜如山考察左遷 》 —— [ 明 ] 湛若水
- 《 賀魁峯曹先生七十七壽誕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雲谷九曲溪作 》 —— [ 明 ] 湛若水
- 《 再贈李朝芳還潮陽兼簡薛竹居連珠吟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