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全山高士劉先生詩

俗誚全山名,吾以靜不遷。全山偌我訾,因以止安安。 乾坤有五嶽,五嶽一全山。何名爲全山?五嶽合一觀。 何以爲合一?靜看先天先。當其未分時,宇宙同混然。 丈人秉剛直,用志能不分。凌空俯五嶽,寥廓何超全? 以茲孚邦家,聞達無間言。德教施外內,廉惠人己間。 敬義通幽明,六善如山尊。丈人自嶽降,仙客來如雲。 以山祝公壽,壽酒至如川。賢郎滯西席,吾爲歌此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iào):責備,譏諷。
  • (ruò):如此,這樣。
  • (zǐ):非議,批評。
  • 止安安:止於安穩,指達到安定的狀態。
  • 乾坤:天地。
  • 五嶽:指中國的五大名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 合一觀:統一的觀點,整體看待。
  • 先天先:指宇宙形成之前的原始狀態。
  • 混然:混沌未分的樣子。
  • (fú):信任,信服。
  • 邦家:國家。
  • 間言:非議,不滿的話。
  • 德教:道德教育。
  • 廉惠:廉潔和仁慈。
  • 敬義:尊敬和正義。
  • 六善:六種美德。
  • 嶽降:從山嶽降臨,比喻高人出現。
  • 西席:古代指西邊的座位,常用來指代賓客或教師。

翻譯

世人譏諷全山之名,我卻認爲它因靜止不變而得名。全山如此被我非議,卻因此達到了安定的狀態。 天地間有五嶽,五嶽卻可視爲一全山。爲何稱之爲全山?因爲五嶽被統一看待。 如何實現這種統一?靜觀宇宙形成之前的原始狀態。在萬物未分之時,宇宙如同混沌未分。 丈人秉持剛直,意志堅定不移。俯瞰五嶽,其遼闊何其超然? 以此贏得國家信任,無人有異議。道德教育內外兼施,廉潔與仁慈人我之間。 尊敬與正義通達幽明,六種美德如山嶽般尊貴。丈人自山嶽降臨,仙客如雲般聚集。 以山嶽祝福公壽,壽酒如川流不息。賢郎滯留西席,我爲此歌詠此篇。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全山」這一概念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靜止不變、統一和諧的宇宙觀的推崇。詩中,「全山」不僅代表了五嶽的統一,也象徵了宇宙的原始和諧狀態。作者通過讚美丈人的剛直和美德,表達了對高尚品質的敬仰。同時,詩中的「壽酒如川」和「仙客來如雲」等意象,增添了詩的神祕和莊重感,體現了對長壽和高士的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湛若水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哲學思考。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