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別號蓮塘者以自附於濂溪之說予謂之曰於中通得聖人之體於外直得聖人之用於不支蔓得聖人之真於出淤不染得

清清塘中蓮,亭亭思公賢。 思公愛公蓮,欲往隔湖天。 通直得自性,芳意誰與傳。 豈無牡丹豔,徒爲俗子憐。 扳荷玩水珠,弄化不成圓。 何因動遐想,斂衽蓮峯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濂溪:指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因其號濂溪,故稱。
  • 於中通:指蓮藕內部空心,象徵通達。
  • 外直:指蓮莖直立,象徵正直。
  • 不支蔓:指蓮不蔓生,象徵簡潔真摯。
  • 出淤不染:指蓮花從淤泥中生長而不被污染,象徵清廉。
  • 斂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翻譯

清澈的池塘中,蓮花亭亭玉立,讓我思念起賢德的周敦頤。我思慕周公,也愛這蓮花,但湖天相隔,無法前往。蓮花的通直體現了其自然的本性,這芬芳的意蘊又有誰能傳達呢?雖然牡丹豔麗,卻只爲俗人所愛。我攀折荷葉,玩賞水珠,卻無法使之成圓。是什麼讓我產生了深遠的思緒,我整理衣襟,恭敬地站在蓮峯之前。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蓮花的形象,表達了對周敦頤的敬仰和對蓮花品質的讚美。詩中,「清清塘中蓮」一句,既描繪了蓮花的美麗,又暗含了對周敦頤清廉品質的讚美。「思公愛公蓮」則直接表達了對周敦頤的思念和對蓮花的喜愛。後文通過對蓮花「通直」、「不支蔓」、「出淤不染」等特性的描繪,進一步讚美了蓮花的品質,並藉此表達了對周敦頤高尚品德的敬仰。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賢德之人的敬仰和對美好品質的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