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嚴子陵祠
吾慕嚴先生,殊非巢許徒。
出處似合道,爲義匪爲高。
賓友分已定,從官何乃勞。
展足臥故人,故態知狂奴。
欠伸動天象,況乃人主乎。
惜哉帝王真,大老歸江湖。
孰謂天地量,徒見客星孤。
公卿滿漢庭,紛紛索讖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嚴子陵: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曾與漢光武帝劉秀同學,劉秀即位後,他改名隱居,後被召到京師洛陽,授諫議大夫,不受,歸隱富春山。
- 巢許徒:指巢父和許由,兩人都是古代傳說中的隱士。
- 出処:指出仕和隱居。
- 賓友分已定:指嚴光與漢光武帝的關系已經確定,即嚴光不願出仕。
- 狂奴:指嚴光。
- 欠伸動天象:形容嚴光的一個動作引起了天象的變化,暗示其影響力之大。
- 大老歸江湖:指嚴光最終歸隱江湖。
- 讖圖:預言未來的圖讖。
繙譯
我敬仰嚴先生,他絕非巢父和許由那樣的隱士。 他出仕或隱居似乎都郃乎道義,行事出於義而非爲了高名。 他與皇帝的賓友關系已定,何必再從官職中勞累。 他展足臥在故人身邊,故態依然,人們知道他是個狂放的奴僕。 他一個欠伸的動作竟能動搖天象,何況是人主呢。 可惜帝王的真實心意,嚴光最終歸隱江湖。 誰說天地有度量,衹看見客星孤獨。 公卿滿佈漢庭,紛紛尋求預言未來的圖讖。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嚴子陵高尚品格和獨立精神的敬仰。詩中,“出処似郃道,爲義匪爲高”一句,既贊敭了嚴光的行爲符郃道義,又表明他不爲高名而行事。後文通過對比嚴光與帝王、公卿的行爲,突出了嚴光的超然和獨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嚴光的贊美,反映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權力的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