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黼庵少光祿進賀中宮箋赴京

雲間一青鳥,口銜紅錦箋。 遙遙度北極,飛去玉皇前。 之子懷明德,養翮八九年。 大試調羹手,持向紫微垣。 昨宵帝座明,光芒燭中天。 瞻望廣寒宮,姮娥正娟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黼庵:人名,柴黼庵。
  • 少光祿:官職名,指光祿寺的少卿。
  • :古代用於書寫的紙張,此處特指賀表。
  • 玉皇:道教中對天帝的尊稱。
  • 之子:這個人。
  • 明德:美德。
  • 養翮:培養羽翼,比喻培養才能。
  • 調羹:古代比喻治理國家,此處指處理政務的能力。
  • 紫微垣:古代星象學中的一個星座,常用來比喻朝廷。
  • 帝座:指皇帝的寶座。
  • 廣寒宮:傳說中月宮的名稱。
  • 姮娥:即嫦娥,月宮中的仙女。

翻譯

雲間飛翔着一隻青鳥,口中銜着紅色的錦箋。 它遠遠地飛向北極,直奔玉皇大帝的面前。 這位柴黼庵先生懷有美德,經過八九年的培養,羽翼已豐。 他展示了治理國家的才能,手持賀表前往紫微垣。 昨夜皇帝的寶座明亮,光芒照亮了整個天空。 仰望那廣寒宮,嫦娥正美麗動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神話傳說的意象,如青鳥、玉皇、紫微垣等,描繪了柴黼庵少光祿進京賀中宮的場景。詩中「之子懷明德,養翮八九年」展現了柴黼庵的德才兼備,而「大試調羹手,持向紫微垣」則形象地表達了其治理國家的才能和進京的使命。最後兩句以帝座的明亮和廣寒宮中嫦娥的美麗,象徵着朝廷的輝煌和柴黼庵的美好前程。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柴黼庵的讚美和對朝廷的敬仰。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