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從安南迴取道訪西樵時方叔賢適還五羊趙元默約偶他出鄧順之先期偶至用陽明子舊韻四首前二首戲呈叔賢后二首

千秋雲谷還歸我,三二羊裘作近僯。 莫種桃花臨水岸,引人來問武陵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安南:指越南。
  • 西樵:地名,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 方叔賢: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五羊:廣州的別稱。
  • 趙元默: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鄧順之: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陽明子: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
  • 卜築:指選擇地點建造房屋。
  • 雲谷:地名,可能指西樵山中的一個地方。
  • 羊裘:羊皮衣,這裏可能指簡樸的生活。
  • 武陵津:指桃花源的入口,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翻譯

千秋雲谷終歸我所有,三兩件羊皮衣作爲近鄰。 不要在臨水的岸邊種下桃花,以免引來人們詢問通往武陵的渡口。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隱居山林的渴望。詩中「千秋雲谷還歸我」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佔有慾和歸屬感,而「三二羊裘作近僯」則描繪了一種樸素的生活狀態。後兩句通過「莫種桃花臨水岸」來暗示不願被人打擾的隱居生活,同時「引人來問武陵津」則巧妙地借用了桃花源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