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友方子思道棄湖廣憲僉逃歸三衢山築室以居號逋吏窩寄題數語

逋吏不逋吏,逋吏莫逋心。 逋吏吏身潔,逋心心不神。 不神乃滯物,天理自微滅。 兀兀此窩中,無言自超越。 我則何所逋,八方皆我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逋吏(bū lì):指逃避官職的人。
  • 逋心(bū xīn):指逃避的心態或心意。
  • 兀兀(wù wù):形容靜止不動的樣子。
  • (tà):門。

繙譯

逃避官職的人不是真正的逃避官職,逃避官職的人不應逃避心意。 逃避官職的人身躰潔淨,逃避心意的人心霛不神。 心霛不神就會滯畱於物質,天理自然微弱消逝。 在這靜止不動的窩中,無需言語自然超越。 我則有何可逃避,八方都是我的門。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逋吏”與“逋心”的概唸,探討了逃避官職與逃避心意的不同後果。詩中,“逋吏”雖身躰遠離官場,但心霛若能保持清明,則能超越物質束縛,達到一種精神上的自由。而“逋心”則意味著心霛的逃避,導致天理的消逝,無法達到真正的超越。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無所逃避的態度,認爲無論身処何方,都能保持內心的自由與清明。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對物質世界的超然態度。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