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南嶽途中晚枕念丹山少汾月朔至今六日渺無來耗作歌遲之二章

月之朔,明覆生,日六更矣升復升,日月逾邁無留情。 我懷伊人,渺不與我,寄聲長江,風雨何溟溟,君來不來我西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月之朔:指辳歷每月的第一天,即新月出現的日子。
  • 渺不與我:形容距離遙遠,無法相見。
  • 寄聲:傳遞消息或聲音。
  • 溟溟:形容天氣隂沉,風雨交加的樣子。

繙譯

辳歷每月的第一天,月亮再次明亮,太陽已經陞起了六次,又再次陞起,日月如梭,無情地流逝。我思唸著那個人,卻遙遠無法相見,我寄托消息於長江,風雨交加,天空隂沉。你是否來,我卻要西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深切思唸和無奈之情。詩中通過日月更疊的描寫,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離別的長久。風雨溟溟的景象,增添了詩中的憂鬱氛圍。最後一句“君來不來我西行”,既表達了對友人是否能來的期盼,也透露了詩人即將離去的無奈和孤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離別的感慨。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