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巾石子呂學士南嶽韻奉答因招隱

昨夜夢懷玉,詩卷來高臺。 巾石好明月,照入我襟懷。 羅浮志已壯,豈爲疾所摧。 八荒雲我闥,瞬息能往來。 飄飄乘雲車,躍躍蒼龍隨。 雲濤生浩浩,無跡不可裁。 疑丞孰先後,無乃點與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巾石子呂學士南嶽韻奉答因招隱:這是一首和詩,即按照呂學士(可能是呂柟,明代學者)所作的《南嶽韻》的韻腳和意境來作答,並藉此表達招隱之意。
  • 湛若水:明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增城人。
  • 懷玉:指懷抱美玉,比喻懷有才華或美德。
  • 巾石:指山石,這裏可能特指某座山上的石頭。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 八荒:指極遠的地方,泛指天下。
  • 雲我闥:雲中的門戶,比喻高遠、神祕的地方。
  •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之間,形容時間極短。
  • 雲車:神話中仙人乘坐的車子,常由雲霧構成。
  • 蒼龍:神話中的神獸,常用來象徵東方。
  • 雲濤:如波濤般的雲海。
  • 無跡不可裁:形容雲濤的變幻無常,無法捉摸。
  • 疑丞:疑慮和丞相,這裏可能指思考和決策。
  • 點與回:點指點化,回指回心轉意,這裏可能指受到啓發而改變想法。

翻譯

昨夜夢中懷抱美玉,詩卷從高臺飄來。 山石在明月下顯得格外美好,月光照進了我的胸懷。 羅浮山的志向已經堅定,豈會被疾病所摧毀。 天下之大,雲中的門戶爲我敞開,我能在瞬間往來其間。 我乘坐着雲車飄飄欲仙,蒼龍躍躍欲試地跟隨着我。 雲海波濤洶涌,變幻莫測,無法捉摸。 思考和決策之間,我彷彿受到了點化,回心轉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夢境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高遠志向的追求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懷玉」、「巾石」、「羅浮」等意象,都體現了詩人內心的堅定和超脫。而「八荒雲我闥,瞬息能往來」則展現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困境的超越。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