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繞如城:山巒環繞,如同城牆一般。
- 化城:佛教用語,指修行者心中的理想境界,此處比喻山中的寧靜之地。
- 佛子:指修行佛法的人。
- 心地:佛教用語,指人的內心世界。
- 田塍:田間的土埂。
- 町畦:田界,比喻界限或規矩。
- 妄爭:無謂的爭執。
翻譯
山巒環繞,宛如城牆,這裏是修行者心中的理想境界,城中的佛子們只知道耕耘。 無論高低,心田的土埂依舊存在,不允許有任何界限引起無謂的爭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修行之地,山巒環繞如同城牆,象徵着一種保護和隔離,使得城中的佛子能夠專心耕耘自己的心田。詩中強調了內心的平和與寧靜,反對任何形式的爭執和界限,體現了佛教追求心靈淨土的思想。通過對比外在的山城與內在的心田,詩人傳達了修行者應追求內心和諧,避免無謂紛爭的深刻寓意。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贈謝生惟近知遠周生敬甫儀還徽州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別同年陳省齋司寇還朝 》 —— [ 明 ] 湛若水
- 《 因督學寄霞山蔡方伯巨源 》 —— [ 明 ] 湛若水
- 《 寄惠州太守史使君 》 —— [ 明 ] 湛若水
- 《 作首尾三疊送朱則之還郴陽兼似諸同志 》 —— [ 明 ] 湛若水
- 《 於禮部後堂同諸公會宴衍聖公得賓字 》 —— [ 明 ] 湛若水
- 《 嚴州詩三首小陽 》 —— [ 明 ] 湛若水
- 《 贈蘇仁伯何於逵霍勉衷三進士之京二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