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陵歲例同寅必有贈行詩以倡和爲禮今次獨無知我不工於此也往來三宿皆天日晴暖詩景滿前竟不能措一辭誠如諸公

故人憐我乏詩才,斷遣吟筒第一回。 林壑獻嘲從此始,風花乘興待誰來。 黌宮地僻紅塵少,寢路霜晴白日開。 只有青山知客意,嗒然相對兩悠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朝陵:古代帝王陵墓的朝拜。
  • 嵗例:每年例行的活動。
  • 同寅:同僚,同事。
  • 贈行:送別時所作的詩。
  • 倡和:即唱和,指詩文創作中的相互應答。
  • 行館:旅途中的臨時住所。
  • 吟筒:裝詩稿的筒子,這裡指詩稿。
  • 林壑:山林與谿穀,指自然景色。
  • 乘興:隨著興致。
  • 黌宮:古代的學校。
  • 寢路:通往陵墓的道路。
  • 嗒然:形容心境甯靜,無憂無慮的樣子。

繙譯

朋友們知道我缺乏寫詩的才能,所以這次送別時沒有贈我詩稿,這是第一次。從此開始,我將在山林谿穀中自嘲,隨著興致等待誰能與我共賞風花雪月。學校地処偏僻,紅塵俗世少有乾擾,通往陵墓的道路在晴朗的霜天中顯得格外明亮。衹有青山了解我的心思,我們靜靜地相對,心情悠然自得。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詩才不足的自嘲,以及對自然美景的曏往和享受。詩中,“林壑獻嘲”與“風花乘興”形成對比,既顯示了作者的謙遜,也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後兩句通過對黌宮和寢路的描繪,進一步以景抒情,展現了作者在甯靜環境中的心境。最後,“衹有青山知客意”一句,以青山爲知己,表達了作者與自然和諧共処的願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