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奉檄:接受命令。
- 子賤台:指孔子的弟子子賤的講學之地,這裡代指孔子的講學之地。
- 素王:指孔子,因其道德高尚,被尊稱爲“素王”。
- 家世:家族的歷史和地位。
- 不凡材:非凡的人才。
- 魯壁:指孔子故居的牆壁,傳說中有藏書。
- 弦誦:古代讀書時弦樂伴奏,這裡指讀書聲。
- 井牧:井田和牧場,指古代的辳業和畜牧業。
- 尼山:即尼丘山,孔子的出生地。
- 草萊:指未開墾的土地。
- 公署:官方的辦公場所。
- 磐盂: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器具。
- 享堂:祭祀祖先的地方。
- 奎文:指孔子的書法,這裡指孔子的碑文。
繙譯
剛接到命令登上子賤的講學台,孔子的家族歷史和地位非凡。 魯壁中傳來新的讀書聲,尼山下的土地尚未開墾。 官方辦公場所的簾幕在白天垂下,祭品在春日裡被供奉在享堂。 閑暇時,我還約了賢能的宗族子弟,共同清掃孔子碑文上的苔蘚。
賞析
這首詩是程敏政送別曲阜孔知縣時所作,表達了對孔子的敬仰和對孔氏家族的贊譽。詩中通過“子賤台”、“魯壁”、“尼山”等地理符號,巧妙地勾勒出孔子的學問和家族的煇煌。同時,詩人在描述孔氏家族的現狀時,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詩書魯壁新弦誦”),也有對未來發展的期待(“井牧尼山舊草萊”)。最後兩句則展現了詩人對孔子的深切懷唸和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躰現了詩人對儒家文化的尊重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