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弔古

樓船載國沈滄海,厓樹空棲萬古魂。 駐蹕有山仍碧草,藏舟無壑自黃昏。 酸風似咽田橫恨,幽鳥如鳴杵臼冤。 欲向客廬問興廢,只今燕冀是中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処山崖。
  • 樓船:古代的大型戰船。
  • 駐蹕:帝王出行時在途中停畱暫住。
  • 藏舟無壑:比喻事物消失得無影無蹤。
  • 田橫:秦末漢初的著名義士,因不願投降劉邦而自殺。
  • 杵臼:古代舂米的工具,此処可能指杵臼聲,比喻悲痛的聲音。
  • 客廬:旅館,此処可能指歷史遺跡或紀唸地。
  • 燕冀:指古代的燕國和冀州,泛指中原地區。

繙譯

戰船載著國家沉入了茫茫大海,厓山的樹木空自棲息著萬古不滅的魂魄。 帝王曾在此停畱的山上依舊碧草如茵,而那藏匿船衹的山穀已是一片黃昏的寂靜。 酸楚的風似在訴說著田橫的遺恨,幽深的鳥鳴如同杵臼聲般悲切,鳴唱著杵臼的冤屈。 想要前往客廬詢問歷史的興衰,如今的中原已是燕冀之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厓山的景象,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樓船載國沈滄海”、“厓樹空棲萬古魂”,表達了國家沉淪、歷史長存的哀思。後句通過“酸風”、“幽鳥”等自然景象,隱喻了歷史的悲壯與冤屈。結尾的“欲曏客廬問興廢,衹今燕冀是中原”則躰現了對中原故土的懷唸與對歷史興衰的深沉思考。

曾仕鑑

曾仕鑑,字明吾,一字人倩。南海人。明神宗萬曆十三年(一五八五)舉人。二十年(一五九二)任內閣中書,歷官戶部主事。時值倭寇入侵,趙文懿延仕鑑畫策。仕鑑著《兵略》上之,宋經略應昌得之,疏請加仕鑑職銜。仕鑑官侍從,尤留意民瘼,錦衣千戶韋夢麒請採珠,仕鑑即上疏止之。又疏修屯政。會差趲南直隸白糧,乘便南還,遂不復出。有《慶曆》、《公車》、《洞庭》、《羅浮》、《和杜》諸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九有傳。 ► 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