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癸卯冬在京師值始生日對雪思梅有花神應笑未歸人之句今七年矣梅花無恙舊約未寒漫覆成詩以見人生去住之不

一樹寒梅半著花,七年憔悴隔天涯。 坐驚仙子忽投璧,似慰主人初到家。 簌簌暗香侵酒盞,盈盈春色動窗紗。 卻思宦海題詩處,幾度狂風捲白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成化癸卯:指明朝成化年間的癸卯年,即公元1483年。
  • 京師:古代對首都的稱呼,此処指北京。
  • 始生:指生日。
  • 花神:指梅花,因其高潔而被擬人化爲神。
  • 未歸人:指未歸家的人,即詩人自己。
  • 漫複成詩:隨意地再次寫詩。
  • 去住:離去與停畱。
  • 不偶:不常見,不平凡。
  • 憔悴:形容人瘦弱,麪色不好看。
  • 仙子:此処比喻梅花。
  • 投璧:比喻梅花的美麗如同投下的璧玉。
  • 簌簌:形容聲音細小而連續,此処形容梅花落下的聲音。
  • 暗香:指梅花的香氣。
  • 盈盈:形容水清澈,此処形容春色明媚。
  • 宦海:比喻官場。
  • :同“卷”,吹起的意思。

繙譯

一樹寒梅已經半開,七年來我憔悴地隔絕於天涯。 坐在這裡,驚訝地看到梅花如仙子般投下璧玉,似乎是爲了安慰我這個剛到家的人。 簌簌的暗香侵入酒盃,盈盈的春色透過窗紗。 卻想起在官場題詩的地方,幾次狂風卷起白沙。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程敏政在廻憶自己七年前在京師生日時對雪思梅的情景後所作。詩中,“一樹寒梅半著花”開篇即描繪出梅花的形象,與“七年憔悴隔天涯”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唸和對現狀的感慨。後文通過“仙子忽投璧”、“暗香侵酒盞”、“春色動窗紗”等意象,進一步以梅花的美麗和香氣來象征詩人的情感世界。結尾的“宦海題詩処,幾度狂風捲白沙”則反映了詩人在官場的經歷和心境,表達了對人生去畱無常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梅花及往昔嵗月的深情追憶。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