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丙戌: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上巳日:農曆三月初三,古代有在這一天舉行祭祀、遊玩的習俗。
- 桐花:桐樹的花,春季開放。
- 着:此處意爲「受到」。
- 雨絲絲:形容細雨綿綿。
- 東風:春風。
- 上已時:已經到了上巳日的時候。
- 蘭亭:位於今浙江紹興,王羲之曾在此舉行過著名的蘭亭集會。
- 勝會:盛大的集會。
- 半生:半輩子,指人生的一半時間。
- 萍水: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 多岐:多歧路,比喻人生道路多變。
- 河橋:河上的橋樑。
- 細柳:嫩柳,常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色。
- 驛路:古代傳遞文書、官員往來的道路。
- 青山:綠色的山,常用來形容山景。
- 馬去遲:馬兒走得慢,比喻旅途緩慢。
- 詩社友:一起作詩的朋友。
- 習家池:習家是東晉時期的名門望族,習家池是他們家的池塘,後成爲文人雅集的地方。
翻譯
桐花初次受到細雨的滋潤,此時又恰逢春風吹拂的上巳日。 千年前的蘭亭集會留下了盛大的記憶,而我半生漂泊,感嘆人生道路多變。 河橋旁的嫩柳中鶯聲早鳴,驛路上的青山間馬兒走得緩慢。 真希望能與當年的詩社朋友們相聚,一起在習家池邊暢飲一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上巳日的景象,通過對桐花、細雨、東風等自然元素的細膩描繪,營造出一種清新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蘭亭勝會」與「半生萍水」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文人雅集的嚮往和對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末句「相逢一醉習家池」則流露出詩人對友情的渴望和對美好時光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