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劬書:勤學苦讀。
- 二毛:指頭髮斑白,形容年老。
- 渠:他。
- 簡冊:書籍,這裏指學問。
- 歐蘇:指歐陽修和蘇軾,兩位宋代文學家。
- 繡梓:刻印書籍,這裏指編纂書籍。
- 文徵:文采的徵象,指文學創作。
- 殷夏:指古代的商朝和夏朝,這裏泛指古代。
- 揮毫:書寫,作畫。
- 山堂:山中的居所,這裏指隱居的地方。
- 重來約:再次相見的約定。
- 縕袍:用亂麻做絮的袍子,古代貧者之衣。
翻譯
我因多病而勤學苦讀,感慨自己已頭髮斑白,高興的是有他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爲我分擔勞苦。我只能通過學問來回報這個世界,即使高人嘲笑我們這些平凡之輩也無所謂。我們共同編纂的書籍,已經按照歐陽修和蘇軾的風格刻印完成,文學創作也追溯到古代商夏時期,多次揮毫創作。在山中的居所,我們約定再次相見,不要等到秋風起時,我穿着貧者的袍子。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學問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劬書」和「二毛」描繪了詩人勤奮學習卻已年老的形象,而「渠同志爲書勞」則展現了友情的深厚。後兩句詩則體現了詩人對學問的自信和對世俗的淡然態度。最後,詩人通過「山堂與訂重來約」表達了對未來相聚的期待,而「莫待西風入縕袍」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珍惜當下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