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燕歌行

· 童軒
攙搶夜射飛狐北,虞騎千羣來寇賊。驚沙莽莽黃入天,笳鼓連營慘秋色。 大將排營列漢關,雕戈畫戟指揮間。旆搖大棘城邊月,箭滿祁連雨後山。 戍卒年深皆著土,慣識軍情耐風雨。誓酬報國慷慨心,肯學當筵渾脫舞。 八月清霜百草腓,殷檉幾樹暮鴉稀。南山射虎風鳴鏑,大澤呼鷹雪打圍。 桓桓驍勇從戎久,競取功名惟恐後。橫槊長歌孟德詩,請纓生系賢王首。 交河大小百戰餘,鐵券丹書尚何有。牙旗虎影凍翻風,匣劍虹光夜衝鬥。 被堅執銳亂紛紛,咆哱橫行策異勳。君不見田單能用命,援桴一鼓奮三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攙搶:古代兵器,類似長矛。
  • 飛狐:古代地名,位於今河北省。
  • 虞騎:指敵人的騎兵。
  • 寇賊:指入侵的敵人。
  • 笳鼓:古代軍樂器,笳是吹奏樂器,鼓是打擊樂器。
  • 連營:指軍營相連。
  • 排營:排列軍營。
  • 雕戈畫戟:裝飾精美的兵器。
  • :古代軍旗。
  • 大棘城:古代地名,可能指邊關要塞。
  • 祁連:山名,位於今甘肅省。
  • 戍卒:守衛邊疆的士兵。
  • 著土:紮根於土地,指長期駐守。
  • 渾脫舞:古代一種舞蹈。
  • :枯萎。
  • 殷檉:紅色的檉柳。
  • :箭頭。
  • 大澤:廣闊的沼澤地。
  • 桓桓:威武的樣子。
  • 驍勇:勇猛。
  • 橫槊:橫持長矛。
  • 孟德:曹操的字。
  • 請纓:請求出戰。
  • 生系:活捉。
  • 賢王:指敵方的首領。
  • 交河:古代地名,位於今新疆。
  • 鐵券丹書:指古代的契約或證書。
  • 牙旗:軍旗。
  • 虎影:形容軍旗上的圖案。
  • 匣劍:裝在劍鞘中的劍。
  • 咆哱:形容戰鬥聲。
  • 田單:戰國時期齊國將領。
  • 援桴:拿起鼓槌。
  • 三軍:泛指軍隊。

翻譯

夜晚,長矛如飛射向飛狐北,敵人的騎兵千羣來襲。驚起的沙塵漫天飛舞,軍營中的笳鼓聲在秋色中顯得格外淒涼。

大將在漢關排列軍營,手持雕戈畫戟指揮戰鬥。軍旗在邊關的月光下搖曳,箭矢遍佈雨後的祁連山。

守衛邊疆的士兵長期駐守,熟悉軍情,能耐風雨。他們懷着報國的慷慨之心,不願像在宴會上那樣跳渾脫舞。

八月,清霜使百草枯萎,幾樹紅檉柳上暮鴉稀少。南山射虎,風中箭頭鳴響,大澤呼鷹,雪中打圍。

威武勇猛的戰士從軍已久,爭相立功。他們橫持長矛,高唱曹操的詩,請求出戰,希望能活捉敵方首領。

交河經歷了百餘次戰鬥,那些鐵券丹書還有什麼意義。軍旗和虎影在寒風中凍結,劍光在夜空中如虹沖天。

戰士們紛紛披堅執銳,咆哮着橫行戰場,以奇功異績。你沒看見田單能命令士兵,一鼓作氣,振奮三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戰場的壯烈景象,通過生動的意象和激昂的語言,展現了將士們的英勇與報國之志。詩中「驚沙莽莽黃入天」等句,以誇張的手法渲染了戰場的荒涼與艱險,而「誓酬報國慷慨心」則直接表達了將士們的忠誠與決心。整首詩節奏緊湊,情感激昂,是對邊疆將士英勇精神的頌歌。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