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峯歌贈鴻臚樑君禹範
粵峯積翠中天浮,下看南極南海流。手摩空青摘明月,超然更上五層樓。
丈夫立身崇德亦如此,臨深爲高竊所恥,一善成名止自止。
太山頂上不屬太山,老夫自力以告諸賢。粵峯樑子聽吾言,君有大筆大如椽,都城大筆誰擬倫。
正筆正心非小技,擴此正心天地位。天地之位何以云然,俯仰高卑健順方圓在一字。
一字一畫即一心,只此是學程伯子。墨雨浮雲點太空,盡在樑君一目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粵峯:指廣東的山峯。
- 積翠:積聚的綠色,形容山色翠綠。
- 中天:天空的中央。
- 南極:指南方的極遠之地。
- 南海:指中國南方的海域。
- 空青:指天空的青色。
- 五層樓:指高樓,這裏比喻高遠的境界。
- 立身:指樹立自己的品德和地位。
- 崇德:推崇道德。
- 臨深爲高:比喻以不正當的手段達到高位。
- 一善成名:因一件善行而名聲大噪。
- 太山:即泰山,中國五嶽之一。
- 正筆正心:正確的書寫和正確的心態。
- 天地位:天地間的秩序和位置。
- 俯仰:上下觀察。
- 健順:強健和柔順。
- 一字一畫:每一個字,每一筆畫。
- 程伯子:可能是指某位學者或文人。
- 墨雨浮雲:比喻書寫時的墨跡和思緒。
- 一目中:一眼之中,形容觀察力敏銳。
翻譯
廣東的山峯積聚着翠綠,彷彿漂浮在天空中,向下望去,南方的極遠之地和南海盡收眼底。伸手彷彿能觸摸到天空的青色,摘下明亮的月亮,超然物外,再上一層樓,達到更高的境界。
大丈夫樹立自己的品德和地位也應如此,以不正當的手段達到高位是可恥的,因一件善行而名聲大噪,應知足而止。泰山之巔並不屬於泰山,我用自己的努力告訴各位賢者。樑子,聽我說,你有如椽大筆,京城中的大筆無人能比。
正確的書寫和正確的心態不是小技巧,擴展這種正直的心態,天地間的秩序和位置就會自然形成。天地間的秩序和位置爲何如此,上下觀察,強健和柔順,方圓都在一字之中。每一個字,每一筆畫,就是一顆心,這正是學習的程伯子。墨跡和思緒如浮雲般點綴在空中,這一切都在梁君的一眼之中。
賞析
這首詩歌讚美了梁禹範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通過描繪粵峯的壯麗景象和梁君的才華,表達了作者對崇高道德和正直心態的推崇。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粵峯積翠」、「手摩空青摘明月」等,展現了作者高遠的志向和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時,通過對「正筆正心」和「一字一畫」的強調,傳達了作者對道德修養和學問追求的重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的理想追求和審美情趣。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陽明贈方吏部歸樵四首金山出示次韻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周文都赴應天府判 》 —— [ 明 ] 湛若水
- 《 送黃秀卿地官部運西邊 》 —— [ 明 ] 湛若水
- 《 酬方吏部石泉與煙霞同板築 》 —— [ 明 ] 湛若水
- 《 大同春吟己丑作四首 其四 》 —— [ 明 ] 湛若水
- 《 口占贈西嶺秦子由之任呈邁 》 —— [ 明 ] 湛若水
- 《 自甘泉歸西樵夜舟風月甚佳 其一 》 —— [ 明 ] 湛若水
- 《 讀劉可大內翰題雲軒霍君卷次韻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