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九華

愛魚數臨淵,安知網罟愆? 愛山見山好,安知上山難? 山高高無極,步步如昇天。 有如入大道,疾徐無所先。 無先即高步,造詣何超然? 俯視衆山小,灑落如雲煙。 特立在中峯,邈矣坐忘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網罟(wǎng gǔ):捕魚的網。
  • (qiān):過失,錯誤。
  • 造詣(zào yì):學問、藝術等所達到的程度。
  • 邈矣(miǎo yǐ):遙遠的樣子。
  • 坐忘(zuò wàng):道家指靜坐而心無雜念,達到忘我的境界。

翻譯

喜愛魚兒的人常站在水邊,又怎知捕魚時網可能帶來的過失? 喜愛山的人看到山的美好,又怎知攀登山峯的艱難? 山峯高聳,似乎沒有盡頭,每一步都像是在昇天。 這就像踏入大道,快慢並不重要。 不急於求成便是高遠的步伐,所達到的境界何其超然? 俯瞰衆山,它們顯得渺小,如同雲煙般灑脫。 獨自立於中峯,遙望遠方,靜坐忘言,心境邈遠。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愛魚與愛山的不同體驗,表達了作者對於攀登高峯的深刻感悟。詩中,「山高高無極,步步如昇天」形象地描繪了攀登的艱難與高遠,而「無先即高步,造詣何超然」則體現了作者對於不急不躁、從容不迫的人生態度的推崇。最後,「俯視衆山小,灑落如雲煙」以及「邈矣坐忘言」則展現了作者在高峯之上的超然心境和忘我境界,表達了一種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