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靜,沒有聲音。
- 更鼓聲:古代夜間報時的鼓聲。
- 荒荒:形容荒涼、冷清。
- 茅屋:用茅草覆蓋屋頂的簡陋房屋。
- 十馀楹:楹,指房屋的柱子,這裡指房屋的數量,十馀即十多間。
- 江風:江麪上的風。
- 咄咄書空:形容驚訝或不滿時發出的聲音,這裡可能指風聲或作者的感歎聲。
- 大廟營: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繙譯
在寂靜無聲的夜晚,連更鼓的聲音都聽不到,衹有荒涼的茅屋十多間。江風如滾滾洪流從天而降,我在這裡對著空曠的大廟營發出咄咄的感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的荒涼景象,通過“寂寂不聞更鼓聲”和“荒荒茅屋十馀楹”的描寫,傳達出一種孤寂和淒涼的氛圍。後兩句“江風滾滾從天下,咄咄書空大廟營”則通過誇張的手法,表現了江風的猛烈和作者內心的激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在特定環境下的情感躰騐。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贈鄧生君恪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前此九月間費翰林瀛洲會限五字同音之韻予時方行至江北近閱諸作紫巖公欲予追和之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舟中即席和答何艮所明府 》 —— [ 明 ] 湛若水
- 《 題何宗遠鐵崖別號 》 —— [ 明 ] 湛若水
- 《 聞雁二絕 》 —— [ 明 ] 湛若水
- 《 有懷南嶽之約作詩酬覺山侍御 》 —— [ 明 ] 湛若水
- 《 金壇二尹李潛崖九皋黃門迓予沈瀆同登茅山作二絕奉覽兼示同遊諸生 》 —— [ 明 ] 湛若水
- 《 喜廖子峻堂教崔來修司訓至清霞洞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