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秀兩岐

· 俞彥
撫字多慚德。更苦催科棘。皮骨存,髓空吸。太守有何力。雨岐雙穗知無益。感今慚昔。 父老憐愚直。有道投佳什。遠相傳,圖畫識。異日山陽笛。吾將從此辭羈的。雪鴻留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麥秀(mài xiù):指麥子的尖端。
  • 皮骨:指皮肉和骨頭。
  • 髓:指骨髓。
  • 太守:古代官職名,地方行政長官。
  • 雨岐:指雨水滋潤的麥子。
  • 穗:麥穗。
  • 慚:慚愧。
  • 父老:老年人。
  • 投佳什:投奔賢明的人。
  • 圖畫:指圖畫中的人物。
  • 山陽笛:指山陽地方的笛子。
  • 羈的(jī dí):指流浪的生活。
  • 雪鴻:指雪白的大雁。

翻譯

麥子的尖端,撫摸着字句,我常感到慚愧。生活中充滿了困難和挫折。皮肉和骨頭雖在,但骨髓卻空空如也。作爲太守,我有何能力呢?雨水滋潤的麥穗,即使長出雙穗,也知道並沒有什麼益處。感嘆今日的自己,慚愧於過去的自己。

老年人憐憫那些愚直的人,他們投奔賢明之人的道路。遠古的事蹟被傳頌,圖畫中的人物也被認識。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將離開這種流浪的生活,去追隨山陽地方的笛聲。雪白的大雁留下痕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掙扎和追求。詩人通過描寫麥秀、太守、雨岐等形象,表達了自己對生活困難的感受和對過去自己的反思。同時,詩中展現了對賢明之人的嚮往和對自由的追求,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和追求自由的決心。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豐富,展現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俞彥

俞彥,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前後在世。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歷官光祿寺少卿。彥長於詞,尤工小令,以淡雅見稱。詞集今失傳,僅見於各種選本中。 ► 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