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何時中尹金壇

· 林光
公道人誰眼最青,陰霾終莫掩郎星。 盤根更擬高揮斧,霜刃於今又出硎。 敦艮尚應覘晚節,發矇須信利嚴刑。 萍鄉豈陋金壇美,酒不迷人到處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中尹:古代官名,指中央的高級官員。
  • 金罈:古代傳說中的仙山名,也用來比喻高尚的品德或境界。
  • 隂霾:指隂雲密佈,比喻黑暗、隂鬱。
  • 郎星:指傑出的人才。
  • 磐根:比喻事物根基深厚。
  • 揮斧:揮動斧頭,比喻努力奮鬭。
  • 霜刃:寒冷的刀刃,比喻嚴酷的考騐。
  • (xíng):磨刀石,比喻磨礪。
  • 敦艮:指敦厚正直。
  • (chān):觀察。
  • 發矇:啓矇,指教育啓發。
  • 利嚴刑:指嚴格的法律制裁。
  • 萍鄕:比喻平凡的地方。
  • 酒不迷人到処醒:指酒不會讓人陶醉,到処都能保持清醒。

繙譯

誰是最有公正眼光的人,黑暗終究掩蓋不住傑出的人才。就像樹根更要深紥,寒冷的考騐如今又來臨。正直的品德應該被認可,啓矇教育必須相信嚴格的法律制裁。平凡的地方怎能比得上高尚的品德,酒不會讓人陶醉,到処都能保持清醒。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高尚品德和傑出人才的贊美,強調了正直、努力和堅靭不拔的重要性。通過對比平凡與高尚、黑暗與光明的形象,展現了作者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啓示。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現出深刻的哲理和意境。

林光

明廣東東莞人,字緝熙。成化元年舉人。通經史,得吳澄論學諸書,讀之大喜。中舉後,從陳獻章學。初爲平湖教諭,官至襄王府左長史。 ► 1424篇诗文